admin 發表於 2021-3-29 18:56:43

三問台灣歷史課綱爭議

“為何新課綱要刪除‘二二八事务’和白色可怕?我們最岑岭不是玉山而是聖母峰(珠穆朗瑪峰)嗎?”在颁布台灣歷史課“課綱微調”后,有台灣學生在網上不解地問。爭議近来的導火線,是去年头台教诲部門提出“微調”舊課綱,有傳言說,島內“二二八事务”等內容,都被刪掉不提了。“微調”点窜范圍不大,可能是用語上的調整,重要集中在台灣歷史部門。但依舊有人嗆聲不滿。參選2016的候選人如蔡英文和洪秀柱,也都先后亮了然態度。那些支撑者和反對者們,捉對厮殺了很長時間,他們為何而吵呢?

李白究竟是哪兒的詩人?

——“分離史觀”帶來的常識悖論

比拟於民進黨當局當年大規模点窜課綱“去中國化”,台教诲部門這次微調高中歷史課綱,不单幅度小多了,也不那麼尖銳,好比把“清朝”改為“清廷”。但批評者依舊咬定,清廷一說是决心強調“大清代廷的對台統治”。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指稱,一切明顯是為“去台灣化”而点窜。民進黨籍台南市長賴清德暗示,台南所電波拉皮,轄的4所市立中學將繼續利用舊课本。

台大政治系傳授張亞中針鋒相對地暗示,課綱微調是為了還原歷史的原形,拒絕“分離史觀”的去中國化教诲。台灣歷史教科書問題不只是用詞爭議,底子關鍵字排名,問題在於對教科書的認知。台灣行政機構前負責人郝柏村也投書島內媒體,質疑教科書部門內容隐藏“大陸台灣,一邊一國”理念,導致學生認同錯亂,他号令台當局拿出排“獨”勇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教科書之亂,早在李登輝主政時就已經開始,1997年拋出的教科書《認識台灣》,“我國”變成為了“中國”,“李白是我國詩人”則變成為了“李白是中玄關門設計,國詩人”。陳水扁在台上時承續了李的衣缽,授意當時的“教诲部長”杜正勝大举窜改分裂歷史。就拿高中歷史教科書來說,“台灣史”被從“中國史”中抽離出來,“中國史”儼然成為了“外國史”。

島內爭奪論述話語權的斗爭一向沒有停。2008年馬英九上台后,順應社會号令从新修訂了課綱,據此編寫的新课本在2012年8月啟用,現在的微調可以看做這一思绪的繼續和延长。張亞中在《中國評論》月刊上發文必定說,這次微調“使得‘分離史觀’受到了極大的挫敗,從此再也不專享島內政治上的‘正確性’。經歷16年后,台灣地區的教科書史觀發生逆轉,一場史觀的‘撥亂归正’,从新站上了發起線並開始往前推進”。

日本據台是否是殖民統治?

——“皇民化”與“大中國思維”之爭

以前因為“日據”、“日治”用詞問題,台灣發生剧烈爭論。這次課綱微調,也意在肅清遺毒,包含把日本“統治政策與台民反應”改為“殖民統治政策與台民反應”﹔二戰時期的“慰安婦”依據歷史事實和常識增长了“被迫”兩字﹔把“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改為“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的侵犯構想”等。

台教诲部門官員指出,現行的歷史課綱太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是以,微調增长了一些關於日本壓榨台灣的敘述,並参加“侵犯”的观点。添加“殖民”兩字是為了還原歷史事實,強調當時台灣人民的抗日事跡。

對此表態反對的民進黨賴清德暗示,“教诲部”對高中歷史課綱的点窜是回到“大中國思維”雲雲。事實上陳水扁時期的“台灣史”中,更竭盡吹嘘“日本統治”之能事,抹殺抗日先賢勇敢事跡。

《聯合報》發表社論質疑,日本在台灣的50年統治,難道不是“殖民”?台灣有人從“本土化”躍向“擁殖民”。放眼整個東亞,到處都有蒙受過日本鐵蹄踐踏的地區,“民進黨的媚日史觀真可謂絕無僅有了”。

台前“教诲部長”蔣偉寧却是講了大實話。他說,現行“台灣史”和“中國史”切割太清晰,且對日本殖民統治太過美化,這次調整“彻底沒有去台灣化,去日本化却是有一點”。張亞中則認為,島內“分離史觀”一派為創建其論述基礎,不能不與“皇民化史觀”結合,以頌揚日本殖民來去中國化,這種作法是悲痛的,也更顯示“分離史觀”懦弱而不胜一擊的一壁。

先人也能够變來變去嗎?

——“台獨”對“正統史觀”的閹割與抹黑

依照課綱微調,二戰后的台灣歷史,“國民當局的接管”一章,把“接管”兩字改為“光復”。同時,把對岸的稱呼由“中國”改回“中國大陸”。其他的,台灣被荷蘭和西班牙所佔領的定義,由“荷西治台”改為“荷西入台”,鄭乐成統治時期由“鄭氏統治”改為“明鄭統治”。在兩岸大多數中國人眼裡,這些調整並無不當。而反對者的来由又是什麼?

島內批評者認為,把“接管”改為“光復”,是在歷史課本裡“鑲嵌其擁護的意識形態及認同感”,而非“單純客觀地陳述歷史”。事實上李、扁時期是若何“客觀敘述歷史”的呢?那時的課綱,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史”,被放在“中國史”裡面,1949年后則被放在“台灣史”裡,與荷蘭、清代、鄭乐成、日本一樣被視為“外來政權”。閹割之意,“台獨”之心,呼之欲出。

在文化大學傳授王仲孚看來,兩蔣時期強調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歷史教科書因此正統王朝立場敘述歷史,從黃帝、堯舜講起,一向到清代、民國。那個時候的論述中,“中國”當然就是“我國”,“本國史”就是“中國史”。但李登輝主政后,對島內“正統史觀”的閹割就開始了。現在反對課綱微調,乃至謠瘦身產品推薦,言都相继所致。

台“教诲部長”吳思華回應暗示,微調后的課綱不单沒有刪除“二二八事务”,反而強化到“重點字段”。所謂玉山與珠穆朗瑪峰之爭,教诲當局也專門在網上澄清,台灣最岑岭還是玉山,有學者認為喜馬拉雅山是我們的最岑岭,也尊敬其個人史觀。蜚語漸散后,有人又放風說,課綱微調負責機構的委員們,多數具备兩岸統一學術機構的身份雲雲。從閹割、抹黑到描紅,反對者的伎倆纷歧而足。

王仲孚認為,在這種布景下,更要秉承中國傳統歷史的立場反對“文化台獨”。因為教诲上的改變是很模胡的,一開始沒感覺,但就像癌症病毒進入身體裡一樣,比及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王傳授揭批說,杜正勝也是钻研先秦歷史的,未仕进時曾撰文說:“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先人在黃河道域。”王傳授反詰:“我倒要問他,現在的先人還是否是黃河道域的那個先人,難道先人也能够變來變去嗎?”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問台灣歷史課綱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