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發表於 2021-3-29 18:57:56

97歲台灣老兵回鄉尋根謁祖 兩岸同宗一家親

同宗同源的文化臍帶割不斷

■白光煒

中國悠遠的歷史,構築了深挚、豐富的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兩岸同文同種,都應以一家親的心境,分享中國文化的深挚與榮光。

近日,一條新聞觸踫了人們心靈的柔軟處。97歲的抗戰老兵胡定遠從台灣重返老家四川瀘州。77年後再次踏上故土,胡定遠已经是身段佝僂、白發蒼蒼的白叟。父親的墳上,已長出厚厚的苔蘚。他痛楚地閉上眼楮,手里攥著的三炷香隨著身體顫抖。不顧眾人勸阻,他费劲地跪倒在墳前。

胡定遠只是比年來眾多尋根謁祖的台灣老兵中的一個,他們的故事之以是動人,就在于萬水千山隔不斷的那份樸素情懷、那種內心執著。胡定遠雖然很長時間不克不及回鄉,但那親人團聚的場景、川南茂盛的竹林、香噴噴的臘肉卻無數次在他的夢中縈繞。“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無論在海峽彼岸還是此岸,胡剝瓜子機,定遠們的做法是人之至情,解酒藥哪裡買,無論是誰都會暗示理解和贊同。

海峽兩岸文化同宗、血脈同源。1953年台灣生齿統計資料顯示,當時台灣500戶以上的大姓有100個,此中63個姓氏的族譜有明確記載︰其先祖自河南遷至福建,再由福建遷往台灣。比年來,南遷先民的後裔們懷著對故土的密意和憧憬,絡繹不絕地回來尋根謁祖。類似的活動不少,有些規模還不小,乃至按期舉辦,好比︰新鄭黃帝故乡拜祖大典、淮陽中華姓氏文化節、华夏根親文化節、兩岸青年华夏文化研習營,等等。由血緣尋根向文化尋根擴展的迅猛勢頭表白,同宗同源的文化臍帶是永恒性的、割不斷的。

西方一名學者遊覽了海峽兩岸很多都會,他說︰“從文化上講,台灣與大陸是一體而不成剝離的。”歷史上,遷往台灣的群眾不僅帶去了大陸的先進工藝和耕耘技術,也帶去了語言文字、節禮風俗、民間信奉、處世哲學。文化在時間的長軸上沉澱累積,子孫世代繁衍、世代傳承。台灣住民的婚喪祭奠、歲時節令甚至衣著服飾等傳統習慣,與閩、粵兩省类似度極高,他們不僅有春節、端五、中秋等傳統節日,就連踢毽子、捉迷藏等兒童遊戲也與大陸不异。台灣風行的歌仔戲、布袋戲等民間藝術,也是由大陸流傳到台灣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媽祖信奉隨著大陸商人和移民的足跡在台灣廣泛傳播。經過數百年,媽祖成為海峽兩岸配合的“女神”,並构成媽祖文化。據統計,台灣自豪陸分香的媽祖宮廟遍布都會鄉村,數量超過2000座,媽祖信眾約1600萬人。每逢媽祖節,台灣民眾會在台南學甲鎮的慈濟宮舉行“上白礁”活動,遙拜福建省同安縣白礁鄉的慈濟宮祖廟。很多台灣民眾乃至不辭辛勞,專程趕往福建白礁鄉參加祭奠活動。這種文化謁祖與胡定遠返鄉尋根,本質何其不异。

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它交融在基因里、血液中,沒有什麼气力可以铲除。但是在台灣,少部門人卻動著歪心思,搞“去中國化”的小動作︰取缔遙祭黃帝陵的慣例、不派代表出席鄭乐成祭典、稱媽祖是人為操作的神,包含此前啟動的“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計劃”,將“國字”改為“中國字”、“國劇”改為“中國京劇”、“前人”改為“中國前人”等,其目标在于切割台灣與中華文化的連接。

台灣愛國詩人丘逢甲詩雲︰“人生亦有祖,誰非黃炎孫?歸鳥思故林,落葉戀本根。”中國悠遠的歷史,構築了深挚、打魚機遊戲,豐富的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兩岸同宗同源,都應以幸運飛艇計畫,一家親的心境,分享中國文化的深挚與榮光。文化認同是海峽兩岸的最至公約數,也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基礎。在文化上出“獨”招,不僅侵蝕兩岸統一的思惟基礎,同時也會嚴重傷害中華民族的配合长处和豪情。事實上,這種“刨根”“挖魂”之舉,就像拔著本身的頭發,想把本身拖離地球一樣,底子是徒勞無功。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台海軍事钻研中間主任)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97歲台灣老兵回鄉尋根謁祖 兩岸同宗一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