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點贊平台

標題: 池上,一場流動的文化盛宴(看台灣)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1-3-29 18:55
標題: 池上,一場流動的文化盛宴(看台灣)
台東縣池上鄉農民盧美锜怎麼也想不到,台灣編舞家林懷民會看上自家的一塊田,她更想不到,不事農桑的林懷民竟能在體驗割稻后,編出名叫“稻禾”的舞來。近日,她又在家門口的稻田舞台前,和2000多名鄉親一块兒,欣賞了林懷民所創立的雲門舞集帶來的《鬆煙》。取典於前人焚鬆制墨的舞作,同樣與池上這個書法之鄉有關。

“顛覆對農民呆板印象”

練書法、學油畫、排戲劇、愛古玩,農民盧美锜的愛好不成謂不文藝。人家可不是玩玩罢了,就拿書法來說,一不谨慎就練了20年。在她家的閣樓中轉上一圈,牆上挂有米勒的《拾穗者》、梵高的《星空下的咖啡店》、莫奈的《日本橋》,與並列其間的書法作品相映成趣。再去頂樓一看,層層疊疊挂滿了她的書法習作。

再與盧美锜聊上兩句,言談當中強烈的自我意識,在家庭以外對糊口可能性的寻求,會讓你深深地驚嘆,眼古人可遠不只是文藝中年,分明更是思維開放气概气派实足的現代女性啊!若是能再深談一步,聽聽她打小每周數次跑去戲院看電影的經歷,你定會為本身從前關於農民想象的局限感触惭愧。

盧美锜可不是個例。常住生齿4000人的池上鄉,最少有幾百人研習書法,一脱手即可見內力深挚。數年前,林懷民驚嘆於花東縱谷稻浪翻飛的絕美,更讓他驚奇的,還有農友的視野,“談吐和自傲大大顛覆對農民的呆板印象”。

林懷民找來攝影師張皓然,在眼科,盧美锜爺爺留下的一塊稻田中採集視覺素材。兩年的駐村時間中,張皓然逐一記錄下初苗、滿穗、收割、燒田的稻米生命歷程,這些“會呼吸”的影象,后來被呈現在《稻禾》的舞台投影中。天光雲影,風吹稻浪,大美池上驚艷了世界。

2013年,雲門舞集《稻禾》的首度表态,即是在池上六合間,為2000多名池上鄉親義演。“池上不只是雲門舞集最美的舞台,也是全球最美的舞台。雲門的舞者走遍世界,最愛的舞台還是池上。”時至本日,林懷民經常會满意地用閩南話仿照池上阿嬤們,“都看不懂在講什麼啦,可是好美啊!”
美國黑金,

“雲門幫我們張開眼睛”

本年秋日,雲門舞集又回到了池上。問及5年中鄉村的變化,林懷民會告訴你,“觀眾更有氣質了,連路牌都變了,現在是用書法寫的。”安步池上街頭,抬頭即是綠底白字的路牌,細看過去,不僅字跡分歧,連字體都有差別,它們出自好幾名書友之手。

雲門舞集最初在台東劇院內表演《稻禾》時,林懷民曾邀盧美锜一家觀賞。投影中稻田的四時生長,讓她初次發現自家地步竟如斯之美。盧美锜的丈夫葉雲忠也說,“是雲門幫我們張開眼睛”,“平時巡田都隻看面前疏通劑,的稻子,現在日巡三趟,眼界會往遠看,欣賞池上的美。”

稻禾的美不僅如斯。“不是說把表演做好,而是透過這個,获得分歧的東西。”林懷民說,“我們來了,讓大師看到美麗的風景,池上人覺得很驕傲。”泛泛街頭人跡杳杳的池上,因為雲門舞集走向世界,也帶來了觀光的人潮。

特别當池上農民組成的“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與“台灣好基金會”攜手打造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每一年這個時候,從世界各地趕來的旅客,乃至超過了池上村民人數,“像過年一樣熱鬧”。台東縣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理事長梁正賢骄傲地告訴記者,“我們去外埠都敢大聲跟人家講,我是種水稻的。一般的鄉鎮很少有人敢這樣說。”

這次雲門舞集來表演,池上鄉独一的初中,全校230多名師生集體出動,再加之本鄉社團成員,總共有300多人擔任現場志工。

同學們從表演前擺放觀眾座椅,到現場維持秩序、清算一間間流動廁所,稚嫩的肩膀擔起責任。“我的熱情仿佛一把火,燃燒了整個戈壁,嘿!嘿!嘿!嘿!”少男奼女列隊微笑拍手迎來送往,歌舞歡騰,讓觀眾心境大好又印象深入。

“池上不只是唱歌舞蹈”

“雲門點亮那一把火,我們所有的學生都認為,我是池上的學生,有一股驕傲感。”梁正賢撫掌大笑,“池上學生的學測成績本來在台東縣倒數十名之內,兩年前升到全縣第二名,那個跳躍式的成長,讓我們本身都嚇一跳。”

“我們嘗試過給相對弱勢的學生獎學金,但發現结果並欠好。”梁正賢說,“學生打從心底發現別人很重視我們,都說我們表現很好,自發性的學習動力才會夠。”

林懷民對此深有同感。外界的關注,對池上人來說是一種榮耀。孩子們也有體會,自负感隨之晋升。“有了這種自傲,他們就可以把事变做得更好,對於整個社群來說很首要。”

“池上不只是唱歌舞蹈,而是做得更多。”林懷民說。池上是全台最純淨天然的稻米產區,因為品質優良,池上米屢獲全台冠軍米稱號,銷售收入部門用於資助清貧學生上大學。

現在的池上弥漫著文藝氣息,在伯朗大道上騎單車找金城武樹合影真不算啥,大坡池音樂館古典音樂講座、谷倉藝術館中台灣畫家蔣勛的書畫展、池上鄉農會大地劇場星空下的電影、瘦臉,多力米故事館中池上米的周邊產品都值得關注。2014年起,包含蔣勛在內的多名藝術家駐村創作。林懷民說,現在還有誰敢冷笑台東是藝文戈壁?

旅客愛好文藝也就罷了,村民現在的審美素養也不低。從前租車的店鋪不會考慮招牌的顏色和位置、架設的車棚跟環境是不是協調,眼裡隻看到自家。現在有了整體觀,尋求與周邊環境和諧共生。梁正賢笑說,我們春季辦野餐節讀詩,草地上的野餐墊必定要用綠色的嘛,有關部門竟然找來了黃色的墊子,就被我們詰問,“你到底有沒有美學素養?”

池上書局的第三代老板簡博襄對記者說,之前旅客來池上,我會說,“你來啦?”后來發現他們经常過來,看表演、遊池上、來書局摸貓,我就改口,“你又回來啦?”

池上秋收表演幾日,盈耳盡是“雲門”“林懷民”“蔣勛”。熱鬧散去,村民們將談論音樂導聆、谷倉藝術、書畫展現。如斯種種,何其夸姣。




歡迎光臨 台灣點贊平台 (http://verybour.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