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點贊平台

標題: 台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兩岸脈動)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1-3-29 18:55
標題: 台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兩岸脈動)
本年9月新學期以來,台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利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發台灣學界和教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号令全社會配合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再也不讓其迫害台灣學子。

民進黨當局自2018年以來強行通過新版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框架,並大幅壓縮“中國史”課程。這一“去中國化”操作受到台灣輿論持續抨擊。

  “去中國化”色采隨處可見

日前,一則島內網友帖文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新學期開學,某小學老師帶領一年級复活參觀校園,碰到孔子銅像,老師問孩子們這是誰?小朋侪們異口同聲說:“地皮公!”乃至紛紛上前拜了起來,引得在場老師和家長啼笑皆非。聯想到新版高中歷史課本將台南孔廟歸入風俗宗教類內容,把孔子與各類神祇並列,人們從童言無忌中看到的是“去中國化”教诲帶來的隱憂。

依照新課綱,高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從“中國史”平分離出來的“台灣史”。記者調查發現,今朝市道市情上的“台灣史”教科書雖有多個版本,但脸孔大同小異,“去中國化”色采隨處可見。

翻開龍騰文化出书的高一歷史課本101頁,“台灣职位地方不决論”的小標題躍然紙上。書中寫道:“舊金山和約”中日本隻聲明放棄台灣主權而未聲明將主權移交於哪個國家或政權。無獨有偶,在南一書局出书的課本中,對作為台灣回歸中國首要法理依據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通知布告》,該書竟寫道,“也有人認為,兩個宣言都僅有聲明或通知布告的职位地方,並無正式條約的效劳……”

盡管台教诲部門試圖以所謂“尊敬多元”敷衍,但輿論卻绝不買賬。台灣歷史學者王立本傳授駁斥道,“《開羅宣言》明確將台澎和東北歸還中國,並經《波茨坦通知布告》確認,《日本降伏文書》則提到要遵照《波茨坦通知布告》,這一條脈絡是清楚可見的。”他強調,特别是1972年,大陸當局與日本發布的建交公報中,又一次明確了台澎主權的歸屬,這些是白紙黑字的明文。“所謂‘台灣职位地方不决論’,不過是獨派對歷史掐頭去尾、单方面切割的產物。”

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也在一場記者會上專門錄制視頻駁斥教科書謬論,直斥“台灣职位地方不决論”錯誤百出,“現在竟然連教科書都倡言此事,實在荒謬”。

  混同認知,誤人后辈

“我不僅在意教科書有沒有說謊,也在意什麼內容寫進了歷史教科書。”中國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近日在參加“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記者會”時質問,南一版課本尊稱寫《台灣文化志》的日本人伊能嘉矩是“台史公”,為何更早出书《台灣通史》的連橫不是?台灣在清眉毛增長液,代時期長達200多年的歷史隻有幾頁,日本在台殖民統治50年寫了半本,是什麼事理?

改過版歷史教科書進入學校后,類似的質問越來越多。比方,為何對清末沈葆楨、劉銘傳等先賢對台灣的貢獻避而不談,卻對日本在台殖民統治的“功勞”大書特書,而其殘酷剝削、殺害台灣民眾及民眾奮起抵挡的內容則一筆帶過?為何多元文化洋洋洒洒講了一堆,而佔台灣社會主流的中華傳統文化和習俗則鮮少被論及?為何“原居民”佔台灣生齿總數不足3%,卻佔“台灣史”全冊15%的份量……

值得一提的是,與過往的歷史教科書分歧,新版“台灣史”並非依照時間順序展開,而因此若干專題结构。“專題式结构才能把編書者喜歡的內容放進去,可以橫加他們想要的價值觀。”台中二中歷史老師伍少俠暗示,新課綱課本以議題之設,行扭曲之實,說是專題式寫法,卻是由它決定何為首要,不首要就不寫。

教诲界更憂心的是,這本價值扭曲的“獨”课本正在混同年輕一代的時空觀念,侵蝕台灣人賴以保存的焦点價值和文化傳統。中華語文教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教了40多年的中學語文,看著語文課本中的經典古文從60篇被一起壓縮到40篇,數目少了,但教起來卻越來越辛劳,“學生沒有時空观点,經常要給他們補充需要的歷史布景,花的時間反而更多了”。

台北市第一女子中學語文老師區桂芝深有同感。“學生學習《出師表》,不领會三國之爭,就沒辦法理解為何諸葛亮‘鞠躬盡瘁,死尔后已’﹔不领會北宋黨爭,也無法體會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天赋下之憂而憂,后全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情懷。” 區桂芝說,歷史是幫助學心理解文章的首要途徑,但在現在的高中語文教學現場,學生缺少發發發老虎機,相關歷史布景知識,很難進入文章情境。“缺少對本身民族本源的認知能力,就會缺少對現實政治的謊言的判斷力,更嚴重的是落空未來生命的靈魂依歸,對此我很是擔憂。”

“等下冊東亞史出現的時候,中國史不单量變了,連質都變了。” 嘉義大學歷史學系傳授吳昆財估計,1本教科書約有10年版權,1年有20萬學生利用,10年就是200萬。不克不及任由新課綱實施下去,讓學生接管這種“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诲。

  “逆流”而動,終是徒勞

吳昆財曾參與教科書審查事情,后來被委任參與歷史課綱制订。民進黨當局“去中”歷史課綱草案推出后,吳昆財便與業界同仁發起歷史教诲“新三自運動”——自寫、自編、自傳歷史课本,並建立協會。“我雖是個小人物,但我必須要站出來,在台灣推動中華民族與中國文化教诲,讓青年學子認識本身真實的歷史。”

過去一年,由吳昆財擔任理事長的歷史教诲“新三自運動”協會已發起多場公開活動,不斷向台灣社會揭批新版歷史課綱“去中國化”的真脸孔和風险,也获得越來越多人的支撑。在近来一次的記者會上,吳昆財向公眾介紹了由他編寫的《在台灣建構中國史教诲》。這本小冊子中收錄的不少學者寫的揭批文章,幾乎都是零稿酬。“有一個支撑者自費出了3000本這個小冊子,在台灣這就算不小的量了。”吳昆財說,不少人自帶盒飯參加他們的活動,還有一些人是頂著壓力出席他組織的記者會。

“去中國化”教诲的“逆流”已在台灣存在多年,滲透於歷史、語文、地舆和社會等多個科目。“短時間來看,文化‘台獨’將會給年輕一代造成認知錯誤,但就長期而言,這種作為徒顯政客對中國歷史的無知無識罢了。”曾擔任“義務教诲歷史課綱”招集人的孫若怡就撰文暗示,綿長的中國史雖然被腰斬變裝,但是還是得保存,“這種欲丟還撿的無奈著實可憐可悲”。台灣“中研院”副钻研員吳啟訥也認為,新版歷史教科書充滿邏輯缺点和內在抵牾,加深學生錯亂感,也會引發有獨立思虑能力的年輕讀者質疑。

中華文化的韌性與活气也在兩岸交换中获得體現。記者採訪中發現,每當有大陸古裝劇在台走紅,便會掀起一波歷史類圖書銷售熱潮,一些圖書乃至長期被擺放在書店的顯眼位置。在網絡上,大陸古裝劇和歷史題材網遊的粉絲團體不斷擴大,從三國魏晉到隋唐再到明清,從詩文到服飾、美食,相關討論帖層出不窮。

吳昆財暗示,今朝他正聯絡學者和一線教師建造150集中國歷史公開課,傳到網帶夜燈纸巾盒,上供學生學習。在《在台灣建構中國史教诲》的叙言中,吳昆財寫道:“中國人向來重視歷史的鑒戒感化。我們不信真谛喚不回,我們也不容青史盡成灰。”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4日 06 版)




歡迎光臨 台灣點贊平台 (https://verybour.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3